為了打擊假新聞,Google 4月26日宣布將調整演算法機制,提高權威性網站的搜尋排名,並新增回報工具,讓用戶舉報誤導、冒犯、未經查證的內容。
Google在預測用戶搜尋的自動輸入功能中新增回報工具。(Image/Google)
在自動輸入功能和精選摘要中新增回報工具
首先,Google在預測用戶搜尋的自動輸入功能中,新增回報工具。只要點擊區塊下方的回報(Feedback)連結,便可向Google反應這項訊息是否正確,或是舉報為粗俗、仇恨、有害、種族歧視或暴力言論。
搜尋結果最上方的精選摘要也同樣新增回報功能,希望藉此了解哪些資訊更精準、對用戶更有幫助。
Google在搜尋結果最上方的精選摘要新增回報功能。(Image/Google)
此外,Google也調整演算法機制,降低低品質內容的搜尋排名。其中,在網頁品質評估者(Google Quality Rater)的評分指南中,明確指出屬於「誤導、冒犯的搜尋結果、惡作劇、未經查證的陰謀論」等資訊,將被降低評分;相反的,來源較權威的網頁可獲得較高評分,例如,大學及可靠的新聞網站,或是該網站內容被許多其他網站引用。
Google指出,目前該平台的搜尋結果僅有0.25%屬於「冒犯或明顯誤導」的內容。不過,就算比例不高,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很大。2016年有用戶發現在Google搜尋「真的有大屠殺嗎?」後,搜尋結果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否認大屠殺極端組織的文章。而將假新聞列入演算法機制後,可望有效改善此現象。
Facebook推「Related Articles」,在動態時報提供更多相關文章
從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除了Google,Facebook也同樣被捲入散播假新聞爭議。最初,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傳播管道,因此希望將資訊散播完全交給演算法決定,而非人工管理資訊品質。但為了消弭來自外界的壓力,他們也紛紛採取措施打擊假新聞。
例如,Google和Facebook在2016年底,雙雙宣布將禁止假新聞網站使用自家廣告平台。2017年4月,Google也在全球推出「事實查核」標籤,不過當時這項機制並不影響演算法排序結果。
Facebook4月26日也推出「Related Articles」工具,當用戶打開動態時報的新聞連結前,該連結下方會出現一系列受到熱烈討論的相關文章。「這會讓人們更容易接收到其他觀點和資訊,包含來自第三方事實查核組織的文章。」Facebook表示。
Facebook推出「Related Articles」工具,當用戶打開動態時報的新聞連結前,該連結下方會出現一系列受到熱烈討論的相關文章。(Image/Facebook)
資料來源:Google、TechCrunch、The Washington Post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原文出處:打擊假新聞!Google放棄完全依賴演算法,新增用戶回報工具、提高權威性網站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