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國新聞
中共網路審查頻挨轟!阻礙學術研究和經濟發展
中共網路審查,備受抨擊;中共政協副主席 羅富和,日前在兩會記者會中公開批評,中共嚴密的網路審查阻礙了學術研究和經濟發展。他說,有的外國大學網站甚至要花上半小時才能打開,研究人員甚至要利用假期到香港上網,才能進入外國網站。
本文轉載自新唐人亞太新聞
原文出處:中共網路審查頻挨轟!
中共高校管控升級 評: 洗腦失靈了!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2月27號報導,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然而新的思想正在影響著現在的中國年輕人,他們透過網路表達出和共產黨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繼續閱讀
臨近兩會 北京防控嚴密成禁地
兩會前夕,北京啟動最高等級的防控措施,出動大批警力監控敏感人士,包括709案被捕律師王全璋的妻子李文足,各地訪民和異議人士也都被限制自由,禁止進京。
繼續閱讀
百度「hao123」道歉了!? 承認暗藏惡意程式碼 但責任推給外包廠商
百度旗下的「hao123」在網路上可謂惡名昭彰,很多人的瀏覽器都因不明原因曾被這個網站給綁架了,首頁莫名其妙就被換成「hao123」,然後砍也砍不掉。「hao123」有問題真的不是新聞,稀奇的是他們竟然道歉了。
繼續閱讀
全球新聞自由惡化 中國倒數第5名
【大紀元2016年04月20日訊】星期三(4月20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發表2016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報告稱,由於政府和企業施加壓力,全球新聞自由在去年大幅退步,尤其是在美洲地區。
中共言論箝制升級 網絡發佈新聞需許可
中共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公布網上信息管理規定修訂稿。新修訂規定,除之前網站外,要求任何以論壇、微信、微博等提供新聞服務的,必須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相關許可。
繼續閱讀
大陸各省買臺媒置入行銷 引發反彈
【大紀元2012年04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臺灣臺北報導)近年來中國多省市政府以置入行銷,即所謂「買新聞」的方式,在臺灣媒體大篇幅招商、宣傳,引起臺灣有關單位重視。上個月,福建省長蘇樹林在臺期間,夾帶宣傳平潭試驗區推動一國兩制的訊息,大剌剌地見諸臺灣媒體,更招致立法委員的批評,要求陸委會嚴加查辦。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今天在立法院坦承,「福建置入旺旺中時」一案,事證相對明確,明天將邀學者專家進一步討論。經濟部投審會已去函要求旺旺中時集團說明,至今尚未收到對方回覆。
受邀參與專家會議的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則表示,2011年監察院調查時即發現,旺旺中時不僅有出賣自家新聞的情況,更在承攬對岸的新聞業務後,分配給其他同業,儼然成了大陸置入臺媒的中間商。
立委緊盯陸委會 怠忽查處
賴幸媛今(23)日上午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多名立法委員對3月福建省長來臺期間,疑似購買新聞置入中國時報之案例提出質疑。立委段宜康表示,一位福建省長來台,中國時報竟然連續5天都用至少超過2則新聞版面來進行報導,其內容與公眾利益無關,已經引起多位傳播學者提出質疑。
立委李俊俋更拿出一份「2012福建省長訪台宣傳計劃書」,這個宣傳計畫詳細載明蘇樹林在臺期間,採訪行程、刊登版面大小、字數圖片的相關規劃,更公佈福建廈門市政府新聞處長陳相華和記者的錄音對話,證明蘇樹林來台的報導,涉及花錢買置入性新聞。
立委姚文智稍早前即開過記者會表示:「在這樣的宣傳置入新聞底下,夾帶利用平潭試驗區來推動一國兩制,」完全沒有載明是有收費的廣編特輯,而是完全採用隱匿的新聞置入方式,危害台灣媒體在新聞自由底下的良性發展。
陸委會主委:福建置入中時 事證明確
針對大陸廣告置入性行銷問題,監察院曾經於2010年11月糾正陸委會怠忽查處,陸委會則參考預算法第62條之1禁止政府從事置入性行銷規定,於2011年12月修正「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在台灣地區從事廣告活動管理辦法」。
賴幸媛表示,根據修正辦法明確規定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不得在台廣告的事項及內容,都不得以「置入性行銷」方式為之。
賴幸媛表示,有關置入性行銷的概念的界定不容易,還需要透過實務累積更多經驗,但是福建置入中時案件有一些事證比較明確,接下來要進一步釐清「哪些是新聞報導?哪些有對價關係?」
她指出,陸委會明天將再次邀集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機關,研商「平面媒體涉及刊登違法大陸廣告或置入性行銷廣告事宜」會議,針對個案進行討論。
至於經濟部審查的部份,投審會副執行秘書張銘斌也表示,經過他們的調查,認為中時集團違法的可能相當高,已經發函該媒體集團要求說明,但尚未收到對方回覆。
監院、學者專家:中時儼然中盤商
長期追蹤置入行銷的學者張錦華表示,過去一段時間,臺灣政府透過媒體採購、將政策宣傳置入於新聞報導中,引起輿論的批評,政府在民間抗議下從善如流, 2011年1月修改政府預算法,明確規定政府不能新聞置入。
但有關大陸省市政府向臺灣媒體置入行銷一事,近年來仍時有所聞,張錦華表示,根據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每個月的觀察報告中發現,旺旺中時的中國置入新聞一直都有,光去年一整年就有數十則之多。
張錦華說,監察院在2010年11月的調查中已掌握採購證據,證明中國省市首長來台參訪時,以新聞形式購買臺灣新聞版面進行宣傳的相關事證,更發現旺旺中時不僅自己出賣新聞,還幫助其他媒體出賣新聞,儼然是一個中盤商,統籌買賣後再分配給其他媒體,這方面監察院已發函陸委會進行糾正。
張錦華強調:「新聞置入是媒體收了錢、再以新聞報導的方式欺騙讀者,這是違背、踐踏新聞專業的亂象,是絕對不可以做的,特別是對中國政府的新聞置入,在兩岸有軍事對峙、統戰的情況下,不僅是破壞臺灣的民主法治,更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政府機關決對不能放任。」
BBC曝解禁活摘器官 網絡封解曝露中共權鬥激烈
【大紀元2012年04月07日訊】隨著涉及薄熙來的一系列政治醜聞出現,中國網絡也同時出現「解禁」和「封殺」的矛盾現象,包括《轉法輪》、「器官活摘」等法輪功真相在百度一度解禁。4月6日,新浪微博上可以搜索到上千個「活體器官摘除」的結果,凸顯中共內部權斗激烈。
法輪功等詞彙時不時出現在中國網絡
BBC報道,4月6日,在新浪微博上,可以搜索到上千個「活體器官摘除」的結果,其中大多和法輪功指責有關。
報道稱,在王立軍事件發生後的幾週內,一些曾經被屏蔽的搜索詞彙例如1989年六四事件、趙紫陽、法輪功等詞彙時不時可以在中國的搜索引擎百度和新浪微博查到。
包括《轉法輪》」、「器官活摘」等也在百度一度解禁。但在數天後網上「政變」的謠傳幾近失控時,中國網絡同時出現了嚴加控制信息的情況,有關信息遭到刪除,屏蔽,前面提到的一些信息又消失了。
薄熙來突然被免職 各種傳言當局不干涉
BBC國際媒體觀察部分析認為,隨著前重慶副市長王立軍出走美國領館,中國的網絡監控出現了不尋常的情況。學者認為,這反映了薄熙來事件引發的中國領導層的權力鬥爭。
薄熙來3月15號突然被免職後,中國當局對薄熙來解職的原因和他解職後的去處沒有提供任何信息,導致網上有關薄熙來的各種謠傳盛行。
而中國的網監當局似乎在這個時候又一次採取了極不尋常的「不干涉」手法,任網上關於薄熙來的各種揣測流傳。
「活體器官摘除」再現 凸顯中共內部權斗激烈
中共公安部門以「散播謠言」抓捕傳播「政變」的「傳謠」者,處罰關閉「違規」網站,一度解禁的內容再次被禁。
但在4月6日,很多被禁內容重新可以搜索到。比如,當天的新浪微博上可以搜索到上千個「活體器官摘除」的結果。其中大多和法輪功指責有關。
在北美的中文網站博訊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打擊謠言的運動正好在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出訪期間展開,「是親薄熙來勢力的一次反擊」。
在北京的一位政治學者陳子明說,他認為這體現了中共高層在這個問題上的爭鬥。分析人士說,所有這些近來中國網絡發生的異常現象或許顯示出中共內部高層的權力鬥爭正變得日益激烈而不再那麼隱蔽。
鎮壓法輪功耗巨資 江系黑手伸向器官移植
明慧網報道,1999年7月,江澤民發動鎮壓法輪功,因當年中國大陸修煉法輪功人數已達1億人,加上因江澤民採取的株連政策而受連累的親朋好友,鎮壓幾乎波及中國每個家庭,這場血腥鎮壓持續十多年來,將中共拖入進退兩難的泥沼之中。江氏集團為了維持持續的鎮壓,巨大的財力消耗讓他們將黑手伸向了高額利潤的器官移植。
2006年3月8日,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前中共駐日媒體記者,向大紀元披露,在中國遼寧省瀋陽,大量法輪功學員被秘密關押,他們最後會被殺死,內臟被摘取,用於移植。
2006年5月8日,加拿大前國會議員、助理國務卿大衛•喬高與著名國際人權律師大衛•麥塔斯應「赴中國調查真相委員會」之託成立獨立調查團,調查「中共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的指控,證實中共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是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罪惡。
(責任編輯:孫芸)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4/7/n3560062p.htmBBC%E6%9B%9D%E8%A7%A3%E7%A6%81%E6%B4%BB%E6%91%98%E5%99%A8%E5%AE%98-%E7%B6%B2%E7%B5%A1%E5%B0%81%E8%A7%A3%E6%9B%9D%E9%9C%B2%E4%B8%AD%E5%85%B1%E6%AC%8A%E9%AC%A5%E6%BF%80%E7%83%88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4/7/n3560062p.htmBBC%E6%9B%9D%E8%A7%A3%E7%A6%81%E6%B4%BB%E6%91%98%E5%99%A8%E5%AE%98-%E7%B6%B2%E7%B5%A1%E5%B0%81%E8%A7%A3%E6%9B%9D%E9%9C%B2%E4%B8%AD%E5%85%B1%E6%AC%8A%E9%AC%A5%E6%BF%80%E7%83%88
華為出問題,台灣要小心?
【大紀元4月2日訊】(美國之音報導) 由於其不透明的黨政軍關係,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在海外投資屢屢受阻,而中國製造產業的供應鏈業者許多是台灣企業,也引發了台灣企業是否該同時受到質疑的議論。
中國軍方與民間企業關係深
美國智庫“2049計劃協會”執行主任、前美國國防部中國科科長石明凱(Mark Stoke)日前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一場有關華為公司的研討會上說,中國軍方有著綿密的電子間諜網絡,除了中國政府各部門,也包括許多中國的研究機構,其中也有針對台灣的。他說:“有另一個組織牽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區,舉例來說,南京軍區針對的是台灣,在那裏有兩個技術局,專職監視台灣的電磁及電腦活動。”
石明凱指出,藉由分包合同,解放軍與許多學術單位,如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建立關係。此外,解放軍也與私人企業有深切關係,例如信息安全公司啟明星辰(Venus Tech)。啟明星辰在其官方網頁上介紹說,“長期以來,啟明星辰公司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與鼓勵”,並且“在政府和軍隊擁有80%的市場佔有率”,同時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營運商提供安全產品、安全服務和解決方案。”
而具有解放軍背景的華為,也一直是受到關注的目標。
台灣供應鏈是否也出問題?
根據他的觀察,石明凱發現中國信息產業的製造供應鏈非常複雜,而大多由台灣的廠商掌控,他認為在華為的例子上,這一情況值得注意:“台灣企業可能在為華為提供晶片等方面扮演任何角色嗎?我無法確定,但我猜測台灣企業可能有所牽連。但底線是,供應鏈是非常複雜的,華為是受中國管制的中國公司,但台灣企業在信息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
傳統基金會的史劍道(Derek Scissors)則持保留態度,因為他認為供應鏈隨時在變,台灣可能隨時失去優勢,如此美國的安全考量也要重新思考。他說:“許多經過台灣的電信產業製造供應鏈,並不會永久持續。不會。在這點上我站在不看好台灣的一方,而台灣應該要對這樣的情況有所警覺。供應鏈相對來講成長迅速,現況也將隨時間改變,這表示我們審視商品出產地,以及哪些地區屬於敏感地區,也應該隨之改變。”
大西洋理事會國際安全項目主任傑森.希利(Jason Healey)則認為,從供應鏈下手來檢查安全性,是很困難的。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從供應鏈下手很困難,你可以在進口時隨機測試商品,你可以購買一些專門檢測華為產品的儀器,看看它們有沒有奇怪之處,有沒有將某些不必要的資訊傳回中國。這些是處理風險、降低風險的做法,而非試圖避免風險的做法。”
希利認為,還有另一個可以探究安全性的做法,就是看看產品當中主要技術的供應者是誰。他告訴美國之音:“我想越多高價值的零件是在中國製造的話,越有可能有問題。像晶片等等,還有設計,因為設計者很容易將東西放進去,或設計『後門』。越多部份在(中國)那邊設計,就越容易在當中置入難以被查覺的程序。”
進軍台灣,華為對台是友是敵?
華為由於其與中國政府和軍方的密切關係,加上不透明的運作方式,導致了其在海外的擴展計劃受阻。英國拒絕了華為與英國電信的合作案,印度國營電信公司BSNL也出於安全理由,多次拒絕華為的競標。澳大利亞在今年3月底禁止華為公司參與該國的國家寬帶網絡工程。美國也多次禁止華為收購美國科技公司。
目前台灣立法院正在審議“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項目”,電信業可能列在第三波,或是2012年下半年第四波的開放項目。台灣經濟次長黃重球曾說過,如果投資人是中國大陸軍方,或是具有軍事目的的企業,都將限制到台灣投資。不過目前華為已經在台灣佔有可觀的市場。
雖然無法直接對台投資,但華為公司在台灣有代理公司“訊崴技術公司”,並且已經獲得台灣主要電信商之一遠傳電信10億5900萬新台幣的無線網絡、基地台設備採購案,在取得另一家電信商亞太電信3.5G網絡與設備的200億新台幣的案子。根據《新新聞週刊》3月28號的報導,台灣的3G行動網卡幾乎都使用華為產品,中華電信部份自有品牌手機、網絡公司亞太網路的產品,都是華為製造。報導當中指出,華為有能力遠端控制這些設備與基地台,台灣的軍事通訊以及公民的隱私將失守,而之後如果台灣更採用了華為開發的4G移動通信技術與標準,則將“無法掌控通訊安全,形同國安門戶洞開”。
美國前國防部中國科科長石明凱指出,華為同時具有政治動機,並且對台灣抱有敵意。他說:“有一位退休的資深美國軍方官員與華為有關係,而他主張改變美國對台政策,他對台灣關係法抱持負面意見,這對我來講,是大有問題的。”
石明凱認為,華為在美國試圖影響美國對台政策,只會讓人產生反感,他希望華為在美國能夠對台灣以及兩岸關係採取和平、平衡的態度。